你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文艺快报
探印学传承,览金石风华 湛江寸金印社赴穗开展印学参观交流
来源:未知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8-14 08:44   浏览次数:

2025年8月9日,湛江寸金印社社长罗石英率队赴穗,先后拜访了岭南印社、 牧心印社,观看了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,开展为期两日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。此次行程以汲古润今,开展交流为目的,向兄弟印社取经社团运作之道,为寸金印社今后的发展注入多元思路。

1.jpg

        一、访岭岭南印社:书画印交融,听曲斌谈团结共生

首站广州岭南印社,曲斌社长早早到场,作为在篆刻领域均深耕多年的前辈,曲斌社长对这场交流格外上心,尤其对湛江寸金印社的建设发展情况倾注了诸多关心。

岭南印社依山而建,山林曲径通幽,亭台错落有致。步入岭南印社红棉美术馆展厅,从明清的岭南派印作到当代社员融合书画笔墨的篆刻精品,陈列中处处可见书画印同源的印证。曲斌社长结合自身创作经验,分享了以书养印、以画辅印的实践心得,并以具体印作为例,从线条质感、结字规律展开细致指导。谈及社团联动,岭南印社多次举办全国印社邀请展,联动全国20多家印社集中展出当代篆刻作品;开展《印人数据库》编纂工程,计划收录明代至20世纪80年代岭南地区四百余位篆刻家生平及作品信息。曲斌社长还细心了解寸金印社的建设发展情况,一连串具体的问题透露着真切的关怀,让寸金印社成员倍感温暖,座谈气氛愈发热烈。

2.jpg

        二、探牧心印社:线上破圈,看金石印章的云端新生

次日走访牧心印社,所见景象与岭南印社的传统雅致截然不同:两层不大的工作室里,几台直播设备正对着工作台,社员小杨正手持刻刀讲解技法,屏幕上想“学刻章”“这个石料好看”等弹幕滚动不停。牧心印社社长洪四海笑着介绍:我们社的招牌,就是把老手艺搬上云平台’。作为以线上传播、售卖金石印章为主的印社,牧心印社的运营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。洪四海表示在视频平台电商店铺里,从百元入门级青田石印章到定制化名家刻作,每月能售出2000多件。他坦言,线上模式的关键是让篆刻可感可触,会拍播从选料到刻成的全过程视频,直播时现场回应定制需求,甚至给印章配手写说明书,讲清楚印文寓意、刻制技法,买家买的不只是印章,更是背后的文化故事。

现场交流中,寸金印社成员就线上如何保持艺术性提出疑问。洪四海社长指着一旁架子上的线上定制样品解释:定制要先沟通客户需求,再根据客户姓氏设计字形;售卖的印章都是由社员亲手刻制,绝不做流水线产品。这番话让罗石英社长颇有感触:我们总愁传统技艺走不出去,牧心印社用线上让金石印章走进寻常百姓家,这思路值得我们好好学一学,湛江的雷州石狗印、海洋题材印,完全可以通过线上讲好故事。双方当场约定,后续牧心印社将分享线上运营教案,力助寸金印社探索地域特色印章的线上传播路径。

3.jpg

        三、观广博特展:西泠遗珍里,触摸百年印学文脉

行程最后一站,寸金印社一行走进广州博物馆,观看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。此次展品来自何震、西泠八家、吴让之、 黄士陵、吴昌硕、齐白石等名家,200余件社藏珍品涵盖书画、篆刻、金石拓本、印谱、印屏等多个门类的文物,件件皆是承载印学文脉的活化石。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,寸金印社成员更了体会其中精妙。沉浸式的观展让大家对印学传承有了更具体的感知———正如寸金印社社员陶笛所言:以前看资料说印从书出,今天看到吴让之的印和他的书法放在一起,才真正懂了“印从书出”的内涵。

4.jpg

这次广州之行,是寸金印社换届后走出去请进来的一个新举措,相信在湛江市文联的领导下,在全体印社同仁的努力下,寸金印社将会总结经验,承前启后,适时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、培训活动,推动有湛江本土特色的篆刻事业发展。